有一次,室内活动中,我把一条长方形积木摆在课室中间(积木厚度仅如大拇指的高度一般,孩子绊倒在地毯上不会受伤),让孩子们排好队……咦,这不正是“跨栏”吗?他们在电视上看到过的,这游戏太有挑战性了!孩子们个个兴高采烈,跃跃欲试。看着他们的模样,我想起了教科书里说的话:孩子喜欢探索、冒险。所以,老师要“设计”一些从幼童的角度看来“很危险”、“够刺激”的活动;但大人心里明白,那其实很安全,也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……
“跨栏”开始了,每个孩子顺利跳过去,我们都鼓掌给予鼓励。这回,轮到三岁多的“大头仔”卡门上场,他有一对大大的眼睛和圆乎乎的小脸。这个父亲是工程师的男孩子,砌积木时爱低垂着脑袋,专心致志地干。我在这里用“干”字,取代那个听上去不太争气的“玩”字,是因为他真的不是在玩,倒像是在做研究,还常常喃喃自语着什么。如果你走过去,问他在干什么,他会一本正经地回答你:“我在建监狱。”然后用小手指着“通道”说,“坏蛋从这里进来”,再比画道:“坏蛋从这里出去。”看来,可让囚犯来去自由的监狱,算不上是什么好监狱……唔,且让我们的注意力回到卡门跳“栏杆”的现场吧:卡门缩着脑袋驼着背,双手呈弓状在胸前,一副“偷鸡摸狗”的模样。刚巧,这天卡门穿的是过分宽大的短袖衣(可能是他母亲匆忙间弄错了),手臂缩起后,上衣显得更长。孩子们忍不住笑了起来,可卡门不会分散注意力———工程师的后代可是好样的!他双目圆睁,瞄准“栏杆”方向,跌跌撞撞地冲了过去。按一般人的“习惯”,是左右腿分开跳跃,可卡门就是不一样:他在“栏杆”前戛然止步,然后双膝一曲,两腿一齐蹦起来(这可是一种高难度的动作)。你猜他跳得过去吗?结果是:他被积木绊倒在地———像个机器人,两脚摔成八字形……不过,卡门有的是顽强的意志,他冷静地从地上爬起来,再叉开腿站稳,高举双拳蹦跳着,发出如职业摔跤手般的吼叫声“耶啊”!那姿势,是从电视上的日本相扑镜头学到的。大家为他面对失败的坦然态度而鼓掌。看着这一切,我暗想道:唔,这小家伙的心理素质真不错……
然后,轮到四岁多的男孩马克。他长有一张白白皙皙的脸,个子高瘦,性情很文静。马克对准目标,试图跃过去。但结局与卡门相似,以失败告终。马克低下了头,一声不吭,两行清泪流淌下来。我把马克带到一边,安慰他道:“马克,跳不过去没关系,可以重来!”顿一下,我再说:“你还是BB仔时,学走路也摔过跤,是吗?”这时,孩子需要的是鼓励。我说:“多些练习后,你就能跳得过去,我相信你一定行的!”
在这种情况下,老师应让孩子明白:没有人喜欢成为一个失败者,但每个人都要学习如何面对它;也不是每次都准赢,那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。失败的滋味并不好受,但在失败面前,要做到不灰心、不急躁,只要反复练习,一定能成功。“晓以大义”后,孩子的心情渐趋平静。我又进一步说:“其他同学跳过去,我们应以他为荣,如果下次你赢了,大家也一样为你高兴。对不对?”孩子点了点头。但愿孩子在“竞赛”的群体环境中,学会既能欣赏他人的成功,又能坦然接受自己的失败,性格变得开朗和坚强起来。
|